2021年08月17日 17:45 | 來源:得榮縣政府 | 字體:【大中小】 | 【打印文本】 | 分享到: |
⑴立足“過去”精細挖掘。組建專業工作團隊,通過走訪普查、實地勘探、專人鑒定等方式,挖掘民間歷算、書法、本地名人撰寫、圖畫巖畫等各類成果200余冊,成卷五部說本。對不可移動文物開展摸底排查工作,完成246處文物點與17處文保單位的系統錄入工作。
⑵立足“當下”多樣保護。秉持“選好一個項目,創建一個品牌,打造一張名片”原則,以申報促進保護,分別申報國家、州、縣級非遺項目20余個;舉辦2屆民俗文化學術研討會,累計邀請云南、西藏、北京等地各界民俗研究專家、學者200余人參與。大力支持民族文化組織與團體開展文體創作和出版民俗文物書籍,融入本地生產生活祭祀等動作元素、編排創新舞蹈作品10余個,出版各類民俗文物書籍20余本。
⑶立足“未來”全面傳承。從“小”抓起,營造良好文化氛圍。結合扎聶旋律與學羌舞步,編排舞蹈動作,創新學生課間操;以片區試點特設民俗興趣班,開創“二胡、蹬步舞、覺央”等精品課程,吸引近千名學生參加。針對泥塑、陶藝、木雕、紡織等民間手工藝技能進行授課,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相關信息